
常說: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
因為管理學和其他學科一樣,都是社會實踐的產物。但管理方面還有很多特殊的、復雜的問題或者是一些細節(jié)還無法固化規(guī)范,需要管理者根據問題的性質并結合管理需求而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所以又體現了管理的藝術性。
安全管理的對象主要是人,或間接與人打交道,因而管理就會帶有人文色彩,而不是機械式管理。決定一個管理者管理效果的優(yōu)劣,不是看他是否讀了多少管理科學的書,或是做了多少管理實例的調查或研究,而是面對一些特定的人員、現狀,是否能夠將所學的東西靈活的運用,積極調動自己的想象和經驗,尋求最佳的解決問題的方案。
習總書記說:“人命關天,發(fā)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必須作為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可見安全管理責任重于泰山,所以每一個企業(yè)都在強調抓好安全、做好安全工作。“抓”和“做”的過程大體框架相同,但在具體的細微管理之處就會體現出很多差異性。
有的照貓畫虎、上傳下達,有的喊著號子,唱著調子,對基層而言,仍感無從下手乃至出現管理乏力等境況。
在這里我拋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責任落實、安全監(jiān)督體系、安全資金投入等宏觀管理理論的探討。僅從日常管理的“細微”處入手,談談抓好基層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些關鍵“切人點”。
抓安全班組長是關鍵。班組是企業(yè)的最小單元,人是班組安全生產的實踐者。只有班組員工有安全意識,才會有行為的安全。只有行為的安全,才能保證各項安全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落實到實處。關鍵就看我們日常有沒有重視,或者重視程度是否足夠。俗話說:擒賊先擒王,牽牛要牽牛鼻子。只有牢牢抓住班組長這個兵頭將尾,局勢才可控矣!選優(yōu)配強班組的班組長,挑業(yè)務能力精,學習能力強的人員擔任。班組長既要做業(yè)務工作,也要學會做管理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班組長精于管理,則班組安全有序可控。
消除違章作業(yè)的條件。管理人員要經常思考分析每一起“三違”操作發(fā)生的原因,如果通過改變現場環(huán)境能杜絕類似行為,也就一定程度消滅了“三違”行為滋生的“溫床"。如:檢修人員不愿意佩戴手套、是否因為手套不防水、不防油且易臟污、厚大影響工作等。檢修人員容易遺留工具、是否設計專用工具包或箱,當缺件時出現空位一目了然等。如:檢修人員不使用力矩板手,是否因為使用不方便、配備數量不足、功能不齊全等。諸如此類問題告訴我們,分析設備故障、查找原因我們要眼睛向內看,同樣,查找分析“三違”原因我們也要眼睛向內看,不要只盯著員工,找員工的問題,也要進行深層次的分析。
同時,遵循人體生理規(guī)律也是保障安全作業(yè)考慮的重要因素,在管理過程中,既要合理設置工作量,也要合理設置班次。總之,盡可能不造成疲勞作業(yè)。規(guī)范作業(yè)前分工及安全預想會。高質量的會議大致應該包括這幾方面的內容:一是分工。二是分工后對復雜任務、不常進行的作業(yè)、特殊環(huán)境位置的作業(yè)進行作業(yè)步驟分解討論,作業(yè)負責人講解準備如何完成,其他人員予以補充及提合理建議。三是對工器具、安全用具的使用預想。四是對作業(yè)現場環(huán)境及天氣情況等進行預想。五是專職防護人員預想。六是安全員、班組長對安全事項進行補充及強調。在完成這些基本步驟的基礎上,各班組也可以根據實際作業(yè)內容等情況增加其他卡控安全的步驟。
運用安全信息化手段。結合設備實際,經常考慮引進運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手段,用科技保安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先進的科學技術既可以降低作業(yè)勞動強度,也可以有效的用于保障作業(yè)人員的安全。因需求不同,直接可拿來運用的安全設備或技術不會很多,需要管理人員平時多積累、多觀察、多琢磨,把先進的技術創(chuàng)造性地轉化運用在現場,進而消化吸收拓展利用。
打好安全管理基礎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斷的積累和慢慢的夯實。就像蓋房子,有好水泥好材料不行,還要有好施工工藝質量,好的管理、好的設計,缺一不可。要從“細微”之處就重視,不能層層放水、減碼,看似微不足道、實則會引起“骨質疏松”,最終造成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危害確實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