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
發布時間:2022-02-10     瀏覽量:1838   分享到:
一地有隱患 全國受警示
面對公共安全事故,各地區和各行業領域必須警覺起來、迅速行動,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深刻吸取教訓,做到“一廠出事故、萬廠受教育,一地有隱患、全國受警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安全生產,要堅持防患于未然。由此,就必須把每一起事故都當成教材,用教訓推動工作。自家出了事故,痛定思痛,知恥后勇,絕不再痛,這可能不太難。但其他地方、單位出了事故后,還能借他山之石來攻玉,趕緊自查漏洞、扎緊籬笆的,就是在打主動仗了。最怕的是,口頭上說著“吸取教訓”,行動上卻無所作為,抱著膀子看熱鬧,最終只會讓別人的悲劇在自己身上重演。
事故是各種小概率事件的累積。亡羊補牢固然聰明,但畢竟已付出了沉重代價。而主動吸取別人教訓,改進自己工作,更是一種智慧。對每起事故,當常懷戒懼之心,善于分析總結、推人及己。出身冷汗,總比肝腸寸斷來得好。
吸取事故教訓,當以史為鑒。事故,是過去的災難,是今日的警示。每起事故,都能在過去找到極其相似的例子。對那些重復發生的事故,尤其應該高度重視,認真反思其中發生的規律,從管理機制、體制上找原因,看安全理念是否樹得牢固,安全關口是否把得嚴實,責任體系是否健全。
吸取事故教訓,當善照鏡子。把別人事故當成自己的事故,多聯想、多借鑒、多反思,千慮之下,必有一得,總會找到可加強、可改進的地方。對照他人查找自身不足,當分清輕重緩急,哪些需要痛下決心迅速整改,哪些需要明確整改責任、時限,確保責任落實到崗位、落實到人頭。要慎言成績,堅持安全生產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吸取事故教訓,當舉一反三。根據海恩法則,每一起事故之前,必已發生過多起未遂事故。預防事故,就得舉輕若重、大驚小怪,打聚光燈,用放大鏡,全面深入查找事故發生的直接、間接和根本原因,進行源頭治理,而不能滿足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吸取事故教訓,當防微杜漸。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僥幸、麻痹心理是大害。安全生產就要謹小慎微,時刻保持如履薄冰心態,確保關口前移。只有把隱患當成事故看待,實行事前控制,打造動態管理格局,才能實現由“管結果”向“管過程”轉變,做到超前預防,全方位、多層次削減隱患。
人命關天。面對因事故而消逝的生命,我們需要在沉痛中反思,但更需要化悲痛為力量、用教訓作武器,牢牢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把工作抓實抓細抓好,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促進全國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面對公共安全事故,各地區和各行業領域必須警覺起來、迅速行動,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深刻吸取教訓,做到“一廠出事故、萬廠受教育,一地有隱患、全國受警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安全生產,要堅持防患于未然。由此,就必須把每一起事故都當成教材,用教訓推動工作。自家出了事故,痛定思痛,知恥后勇,絕不再痛,這可能不太難。但其他地方、單位出了事故后,還能借他山之石來攻玉,趕緊自查漏洞、扎緊籬笆的,就是在打主動仗了。最怕的是,口頭上說著“吸取教訓”,行動上卻無所作為,抱著膀子看熱鬧,最終只會讓別人的悲劇在自己身上重演。
事故是各種小概率事件的累積。亡羊補牢固然聰明,但畢竟已付出了沉重代價。而主動吸取別人教訓,改進自己工作,更是一種智慧。對每起事故,當常懷戒懼之心,善于分析總結、推人及己。出身冷汗,總比肝腸寸斷來得好。
吸取事故教訓,當以史為鑒。事故,是過去的災難,是今日的警示。每起事故,都能在過去找到極其相似的例子。對那些重復發生的事故,尤其應該高度重視,認真反思其中發生的規律,從管理機制、體制上找原因,看安全理念是否樹得牢固,安全關口是否把得嚴實,責任體系是否健全。
吸取事故教訓,當善照鏡子。把別人事故當成自己的事故,多聯想、多借鑒、多反思,千慮之下,必有一得,總會找到可加強、可改進的地方。對照他人查找自身不足,當分清輕重緩急,哪些需要痛下決心迅速整改,哪些需要明確整改責任、時限,確保責任落實到崗位、落實到人頭。要慎言成績,堅持安全生產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吸取事故教訓,當舉一反三。根據海恩法則,每一起事故之前,必已發生過多起未遂事故。預防事故,就得舉輕若重、大驚小怪,打聚光燈,用放大鏡,全面深入查找事故發生的直接、間接和根本原因,進行源頭治理,而不能滿足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吸取事故教訓,當防微杜漸。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僥幸、麻痹心理是大害。安全生產就要謹小慎微,時刻保持如履薄冰心態,確保關口前移。只有把隱患當成事故看待,實行事前控制,打造動態管理格局,才能實現由“管結果”向“管過程”轉變,做到超前預防,全方位、多層次削減隱患。
人命關天。面對因事故而消逝的生命,我們需要在沉痛中反思,但更需要化悲痛為力量、用教訓作武器,牢牢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把工作抓實抓細抓好,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促進全國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