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好補補安全“基礎課”
7月12日18時30分左右,位于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陽春工業園區的宜賓恒達科技有限公司發生爆燃,截至發稿時已致19人死亡、12人受傷。這距離2017年底震驚全國的連云港聚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大爆炸事故僅僅7個月。在當前化工行業安全生產問題被提到前所未有高度、各地狠抓“三評定”重新為企業和園區劃線之時,在化工企業上下對于生產安全確實越來越重視之際,這樣的惡性事故卻一再發生。我們不禁要問:化工,你究竟是怎么了?
與連云港聚鑫事故一樣,此次宜賓爆燃事故的主體同樣是精細化工企業,同樣涉及爆炸性反應。減少甚至杜絕重特大事故,提升精細化工行業的本質安全水平,真的已經不能再等了。為此我們疾呼:抓安全請少些形式主義,多補補“基礎課”。
根據四川省環保廳2017年5月批復的宜賓恒達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300噸化工中間體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該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產5-硝基間苯二甲酸2000噸和2-(3-氯磺酰基-4-氯苯甲酰)苯甲酸300噸的生產能力,其中5-硝基間苯二甲酸生產采用間歇式硝化工藝,2-(3-氯磺酰基-4-氯苯甲酰)苯甲酸生產包括重氮化和磺化反應。硝化、重氮化、磺化同屬爆炸性反應,高風險等級的工藝生產再次顯示了它的無常和無情。
擒賊先擒王,如果工藝上先天有缺陷,那么再好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措施都將是無效的。只有在工藝上守住第一道安全屏障,才能從源頭上消除事故隱患。這也是為什么這兩年國家開始重視并不斷強調工藝安全的原因。
去年1月發布的《關于加強精細化工反應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國內首次使用的新工藝、新配方投入工業化生產的以及國外首次引進的新工藝且未進行過反應安全風險評估的;現有的工藝路線、工藝參數或裝置能力發生變更,且沒有反應安全風險評估報告的;因反應工藝問題,發生過生產安全事故的,都必須進行工藝安全風險評估。此外,連云港聚鑫事故后,國家立即組織對環氧化合物、過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硝基化合物爆炸性化學品生產裝置開展全面評估。
國家對此不可謂不重視、不及時。但現實情況是,仍有評估機構反映,一些危化品企業認為這又是政府煞有介事地在搞運動,企業只要多弄出個報告和風險等級來應付政府檢查就萬事大吉了。更有甚者,為降低風險等級,一些企業竟然提供假的工藝參數來進行工藝風險評估。還有些企業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的間歇工藝已經沿用多年,不可能會有問題,無需評估。
當然也有危化品企業反映,形形色色的風險評估機構對生產工藝和化學反應的了解程度相當懸殊,結果是各評估單位給出的結論大相徑庭,讓企業十分困惑。這種不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不僅不能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反而會助長危機。
工藝評估如果是走過場,其結果必然是悲劇。因此,加強對工藝尤其是危險工藝的了解,不論是評估機構還是相關企業,都是亟須補上的一堂“基礎課”。
除了工藝,自動化水平提升是另一堂亟須補上的“基礎課”。2017年,我國化工行業發生12起較大以上事故,半數在精細化工行業。其中幾起事故的發生都與沒有按照國家要求裝備自動化控制系統和緊急停車系統、沒有按人員素質要求選配員工等直接相關。
自動化水平越差、生產現場人越多,事故發生時人員傷亡就越重大。在實際走訪中,我們發現,缺少基礎自動化設備的化工企業還不在少數,有的配備了自動化設備但因為人員素質不夠成了擺設,有的為了自動化而自動化純粹是裝樣子工程。在國家對涉及“兩重點一重大”的裝置設施必須嚴格裝備自動化控制系統、緊急停車系統的嚴令下,很顯然有一些企業是在投機取巧、蒙混過關。
工藝技術和現場管理,猶如企業安全的里子和面子,也是安全生產的兩大根基。不補好這兩門“基礎課”,再多的花架子都只能淪為“表演”,而這種“表演”往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