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干是最好的答卷
發布時間:2018-05-29     瀏覽量:2655   分享到:
實干是最好的答卷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矚目成就,靠的就是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然而,一些地方還存在抓“亮點”、造“盆景”的現象,有的黨員干部身上還存在說多做少、虛多實少的問題。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站在新的起點上,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兌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諾言?如何帶領人民實現偉大夢想?實干是最好的答卷。
求真務實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草鞋書記”楊善洲矢志不渝,讓荒山變綠洲;“科研瘋子”黃大年只爭朝夕,填補技術空白;“獅子部長”楊漢軍勤政務實,為民謀福利,無不是實干精神的真實寫照。縱觀一些落馬官員,不是思考著如何幫老百姓解難題,而是琢磨著怎樣給自己“鼓腰包”“添政績”,政治意識淡化、為民意識缺乏,實干精神變成可有可無。實干是對黨員干部黨性的考驗。新時代新使命,黨員干部當厚植實干精神,鼓足實干勁頭,讓實干成為自覺。
實干是一種精神,也是工作方法。面對深化改革的“中梗阻”、精準扶貧的“硬骨頭”,一些黨員干部創新思路、大刀闊斧,在窮盡處找“金點子”,于困難處“辟新徑”。對比之下,少部分黨員干部跟不上形勢要求,拿到任務“心中無數”,遇到難題“手中無策”,開展工作或是憑借老經驗“依葫蘆畫瓢”,或是閉門造車隨意應付了事,工作打了折扣,“實干”成了空談。干部干部,干是當頭的。黨員干部要增強看問題的眼力、謀事情的腦力、察民情的聽力、走基層的腳力,在實干能力上“加滿油”。
作風體現政治本色,決定干事狀態。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干部調門高、行動少,實干成為空頭支票;有的抱著“只求不出事,寧愿不做事”的心態,履職變成打太極;還有的熱衷于“經驗包裝”“材料美化”,影響黨的事業,損害群眾利益。作風上偏一寸,行動上就會偏一尺。要把穩實干作風之舵,處理好干與說、虛與實的關系,從實際出發謀劃工作、力求實效開展工作,辦實事不圖虛名,求實效不做虛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