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錘百煉方成鋼
發布時間:2017-11-08     瀏覽量:2987   分享到:
千錘百煉方成鋼
——公用車間1#鍋爐點火側記
曾經的我,總以為單位燒鍋爐和家里點灶火大同小異,無非就是鍋爐的規模大些罷了;曾經的我,總以為在這里上班不需要技術含量、操作技巧,只要保證源源不斷地供煤就萬事大吉了。可自從親眼見證了點爐的那一幕,我才知道什么是隔行如隔山,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無知”。
11月1日13時,我懷著好奇,來到了點爐現場。
當我走進鍋爐房時,看到公用車間副主任張鋒正帶領一個小分隊在一樓待命。因為環境吵雜,他提前將對講機聲音調到最大,屏氣凝神,唯恐錯聽、漏聽,隨時等著開啟風機的指令。
16點左右,來到鍋爐房二樓,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主操王潤芬抱著木炭袋子往爐膛里傾倒,副操劉定揮舞著火耙,不斷將火炭層揚起、落下,讓火炭徹底翻騰起來與底料均勻混合,而車間主任樊寧波則帶領宋風、王新龍、高聰華等幾個經驗豐富、沉穩持重的老師傅,蹲在1#鍋爐旁,指揮加碳、翻層……
17點,1#鍋爐內35袋木炭全部鋪設完畢,主操拋灑少量煙煤燜火后,啟動引風機、鼓風機,開始起火……安全員王宏偉囑咐作業人員戴好面罩、注意安全……
17點15分,我走進操作間,看到主操張博全神貫注地關注著DCS畫面,實時匯報爐內料層溫度、風機電流,并根據指令作出調整……甚至連我走近他都沒有察覺。
17點30分左右,在點爐現場,我看到爐內的火苗越來越旺,王建曉揮動火耙的頻率也變得越來越快,從剛開始的四五分鐘到最后不到一分鐘,火耙就被燒得通紅……由于鍋爐到操作室墻壁距離不到兩米,火耙長約五米,所以操作時受空間限制的影響,翻動起來十分困難……
王建曉一邊用木棍將前端打直、用冷水降溫,一邊開玩笑地說:“經過千錘百煉,這根爛鐵也鑄成好鋼了!”
我想:鍋爐班的員工之所以這么優秀,就是因為日常反復的磨練,正如王建曉說的那樣,千錘百煉方成鋼。就在我出神發楞時,爐內突然竄出一條火龍……,我看到他們處變不驚、迅速后退,然后又慢慢上前,沒有驚慌失措,更沒有尖叫聲,只有相互鼓勵和期許的眼神注視著對方。
18點,送飯車的喇叭聲準時響起,可點爐現場的他們好像“聽不到”似的,個個不為所動,就像提前商量好了一樣,誰也顧不上吃飯。
晚上19時,1#鍋爐各項指標運行穩定、并入系統,開始正常供熱。樊主任宣布1#鍋爐一次性點火成功,大家會心地笑了,陸續準備下班。
“你們稍微等等我!我的腿麻了,胳膊也酸得厲害……”就在大家收拾好現場準備離開時,劉定懷著一絲歉意的口吻說。
看著他一頭濕漉漉的頭發,我才突然回過神來。
“你今天不是休假嗎?怎么過來加班了?”
“不是加班,我是過來幫忙的。點爐這個最長勁的活,咋能缺少我呢?”劉定這位93年的“小鮮肉”笑嘻嘻地說。
……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看著大家陸續離開的背影,我思緒萬千,點爐現場一幅幅熱火朝天、斗志昂揚的畫卷,深深烙在我心里。每每想起,心緒難平。公用車間成立至今可以說身經百戰,雖然一度問題不斷,干部員工心理壓力很大,但是他們沒有泄氣,堅定信念,強化責任,積極整改問題,不斷提高技能,終于打了一場漂亮的硬仗。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未來公用車間還要承擔更大的責任,肩負更多的使命。他們一直在向著這個方向努力,讓我們拭目以待!